2022-10-11 06:59:25 |
来源: 河北新闻网

北京企业在曹妃甸安家了-凯发棋牌

5年前,这里还是曹妃甸海域的一片洼地,平均水深1.5米,人迹鲜至。

两年前,86亩的洼地之上,一家由北京搬迁而来的制造企业崭露头角,以全国市场占有率60%的成绩,力证着“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”的落地生根、欣欣向荣。

作为这家制造企业的“掌门人”,53岁的霍雨佳回首来路,感触颇深,有在海水之上打造一个新厂的创业艰辛,更有跟着时代脉博披波斩浪的满腔豪迈,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北京企业家的故事。

来自北京的霍雨佳带领企业在曹妃甸安家落户(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邢少宾摄)

多方比较最终选择“落户”曹妃甸

我是北京东邦绿建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霍雨佳,2009年在北京成立了北京东邦门业有限公司,是中韩合资企业,起点还算比较高。

2015年前后,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,我预感到作为产品制造业的东邦门业可能要外迁,所以提前考察了很多地方,其中唐山曹妃甸是其中一站。

当时也仅仅是考察一下,但和曹妃甸的招商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后,他们便经常跟我们接洽,介绍当地的优势和资源,并多次登门拜访,诚意十足。

交流中我们了解到,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,曹妃甸确保企业落地的政策非常齐全,各种审批手续简化,应该说已经为我们铺好了“来路”。

曹妃甸处于京津冀发展的重点区域,交通位置优越。而且它和北京的联系之前就已经非常紧密,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很多。最重要的是,这里的土地成本比较低,配套也不错,所以我最终把搬迁地点定在了曹妃甸的大海之滨。

搬迁期间,想的最多的自然还是企业的经营和盈利问题。在北京,东邦门业虽然做的是高端钢制门,但也属传统产品制造业,行业竞争激烈,经营情况非常一般。

决定搬迁时,我脑子里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创新发展思路。但我知道,在北京生产啥,如果搬迁出去后还是生产啥的话,将来会是死路一条。

未来的路怎么走,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沉甸甸的课题,我也一直在担心企业搬迁后能否生存下去。

整个搬迁过程经历了选址、建设、搬迁、经营,再建设、再搬迁、再经营。建设第一部分新厂区时,北京还在生产;建设第二部分时,北京停产,曹妃甸的一期工程已经可以投产。

在科学布置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整个搬迁过程实现了搬迁不停、生产不停、经营不停的目标。

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,但实际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难。在搬迁建设的关键时候,我们的资金遇到困难,项目很可能要停下来。

难办的是,在建设阶段、没有形成资产的情况下,我们是无法从银行贷款的,当时我真是发了大愁。

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,协调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“曹妃甸国信担保公司”为我们担保,融得了第一笔资金,迅速解决了我们建设资金暂时短缺的问题,让项目得以顺利建设。

科技创新让搬迁企业更有“底气”

其实,当地政府对我们的帮助还远不止这些。搬迁落地后,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成为重中之重。

当地政府始终号召实施科技创新,实现新旧动能的转化,鼓励高质量发展,也配套了很多相关政策。我们正好也有科技创新的想法,双方可谓一拍即合,目标一致。

但如何创新,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,我的压力很大。巧的是,曹妃甸当时正要建设国内最大的低能耗社区——首堂·创业家。

这是一个16万平方米的被动房项目,在被动房超低能耗建筑领域,这个项目在国内算是起步很早的,到现在也是国内外最大的已入住的被动房社区。

他们生产被动房,我们可以生产被动门哪!正好我们这些年在钢制门的节能技术方面有了很多积累,于是组织研发团队对以往经验进行系统梳理、创新,最终研发形成了被动门产品,我们的被动门技术也填补了国内空白。

对于此项研发,当地政府还给我们提供了科技创新奖补资金27万元。说实话,这样的奖补,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。

曹妃甸的各种政策非常给力,培养创新企业的决心也非常大,而我们搬迁企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。

科技创新路上我们走出了第一步,也尝到了甜头。以前生产10000樘钢制门所产生的产值,现在生产700樘被动门就可以达到。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了、附加值高了,市场需求量大,企业竞争力也更强了。目前我们的被动门,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60%。

去年,作为唯一指定被动门窗供应商,我们为2022年北京(冬奥会和冬残奥会)重大赛事提供了产品服务,突破创新的无障碍“0门槛”技术,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,目前正在为雄安商务中心大型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产品服务。

这些年,为推进企业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,从所在园区、曹妃甸区工信局到唐山市工信局、科技局,各方一直在关注、推动我们企业的发展。

企业在曹妃甸扎根后发展良好(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邢少宾摄)

从“小富即安”到“行业引领”

在发展方向的指引上,我们的获益就更多了。这些年,国家对超低能耗建筑发展非常重视,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,可企业的产能却遇到了瓶颈。

曹妃甸领导到厂里视察时就给我们提建议:要通过技术的转化、输出实现产能提升,解决产能瓶颈。这个思路我是真没想到,也没想到实践起来效果那么好。

有些实体企业经营不善,我们把它的资产盘活,让它们用资产入股,我们用技术、再补充一部分流动资金入股,由我们来控股,提供技术、工艺、订单、验收标准,这样就缓解了企业产能的矛盾,同时也盘活了一些企业。

此外,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,我们还引进了10来家上下游企业,不仅促进了自身发展,还为当地招商引资做了一点贡献。

更让我欣喜的是,我们企业近两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。企业规模是以前的3倍,员工人数翻了一倍,今年的效益更是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,工人工资涨了10%,大家心里高兴,干劲也更足了。高科技产品不仅显露了优势,更让企业有了非常强的抗风险能力。

在曹妃甸,搬迁企业经常会听到这句话:“我们不光负责把你们招进来,我们还得负责推进工作,让你们更好地发展下去。”

说实话,如果还在在北京,按我们自己的思路来经营,从心态上来说,我可能就像平常过日子一样,不会过多考虑科技创新这种事,满足于小富即安。

搬迁到曹妃甸以后,在时代大背景下,我们不仅自己有了创新的想法,而且总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着企业不断前进。

正是因为事业发展前景好,我才在曹妃甸买了房,准备把“根儿”扎到这儿。

回顾这几年来搬迁、落地、发展的过程,我真是庆幸当初的选择。

东邦落地仅两年,就成为规上企业,获得国家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8项;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河北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目前已经完成国家级“专精特新”科技小巨人企业申报工作。

企业扎根曹妃甸后发展得很好(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邢少宾摄)

如今,“小富即安”的想法早抛到九霄云外了,我们在行业引领的道路上越走越上劲,越走越顺当。

还记得我们搬迁最困难的时候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:“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‘牛鼻子’,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,围绕迁得出去、落得下来,研究制定配套政策,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。”这句话坚定了我们搬迁的信心,给了我大刀阔斧搬迁、创新的勇气。实践也证明,我们确实做到了搬得出来、落得下去、活得更好!

编辑: 王雅丽
    • 2022-10-10
  • 热点
    • 一周
    • 一月
    网站地图